2023年新春伊始,广东就吹响了“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号角,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以硬举措抢抓新机遇。盛夏之际,广东省委全会提出 “1310”具体部署,对广东全省上下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担当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使命进行了系统性谋划和部署。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与金融业的支持息息相关。2023年以来,广东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指导文件,为金融业主体提升服务广东实体经济质效谋篇布局。

  《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广东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27条”、“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15条”以及各地市出台的金融助力民营经济、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等一系列相关指导文件为广东金融系统聚焦实体经济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带来清晰的路线图。

  “金融硬实力”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广东银行业资产、存款、贷款,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赔付支出、承保利润等主要指标连续数年稳居全国“头把交椅”。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凯文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金融业增加值约9500亿元,同比增长7.3%,占GDP比重约10%。广东各类法人金融机构数量319家,分支机构数量达1.7万家,位居全国第一,遍布广东全省的营业网点和发达的线上金融服务能很好满足各类金融需求。

  广东信贷市场资金充沛,金融供给充足。广东存款余额及贷款余额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23年9月末分别达到34.8万亿元和26.9万亿元,保费收入超5300亿元。此外,广东还坐拥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两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2023年前三季度,深交所IPO融资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具体而言,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广东银行业资产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9.92%。各项存款余额3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8%;各项贷款余额26.50万亿元,同比增长10.52%;不良贷款率1.23,持续维持低位。广东保险业总资产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9%;原保险保费收入5318.66亿元,同比增长13.22%;赔付支出1576.37亿元,同比增长22.15%;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409.84万亿元。

  今年以来,广东金融业以“真金白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广东金融业(不含深圳)在上述领域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7%,低于全国38个基点,广东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险资金在广东累计投资余额超2.34万亿元,其中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余额3396亿元,对南沙、横琴自贸试验区累计投资余额超500亿元。

  金融增长协调性明显改善,粤东西北地区今年前三季度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7.6个和1个百分点,比全省水平分别高11.4个和0.8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从2018年的全国第14位跃居至全国之首,业务增速、赔款增速均居各省区之首,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超200个,占农险保费近6成。同时,广东海洋牧场相关保险产品服务不断丰富,全国首创“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等创新保险产品。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所在,广东跨境金融持续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在“高版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试点基础上,广东率先在全国推出了“低版本”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已为23家新增主办企业办理备案,合计集中外债、境外放款额度分别为621亿美元和117亿美元,参与业务的境内、外成员企业分别为115家和72家。

  在聚焦企业“走出去”,支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方面,广东出口信用保险前三季度承保金额912.2亿美元,服务支持客户2.65万家。其中,支持外贸小微企业近2.3万家,同比增长26.4%;支付赔款6523.35万美元,同比增长36.42%。

  今年以来,广东金融业紧抓粤港澳金融合作新机遇,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粤港澳三地民生金融便利服务。“跨境理财通”2.0迎来降门槛、提额度、再“扩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纠纷调解机制建成运行,以及跨境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粤港机动车“等效先认”跨境车险等一批创新试点落地,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金融获得感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探索推进“跨境保险通”等更多三地合作的新政策突破亦令大湾区居民翘首以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上,广东在开户数量、缴存金额、试点机构与试点产品数量等多个领域亦走在全国前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刘云海表示,近期广东有关部门也在积极争取将个人养老金试点扩展至全省范围,目前已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初步认可,为广东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走在全国前列,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持续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广东直接融资规模保持全国前列,不断完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驾齐驱的融资生态环境,激活高新技术产业活力。

  今年初,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表示,全年金融部门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融资4万亿元,分别为新增信贷3万亿元和直接融资1万亿元,为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稳外贸稳外资、“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要素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九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99%以上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均接受过股权创投基金的资金支持。截至11月末,广东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5103家,占全国总数23.52%;管理基金数量34166只,占全国22.23%;管理基金规模34359.47亿元,占全国16.67%。

  为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支持力度,广东各地发力解决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募资难度加大、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科技型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展凯表示,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业扶持政策来支持科技类企业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丰富科技类企业的融资渠道。

  今年年初,广州宣告成立1500亿元产业母基金和500亿元创投母基金。9月,国寿集团等寿险机构与深圳市引导基金合作组建基金,首期总规模420亿元;12月,东莞启动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成为东莞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通过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的方式,广东加强引导社会资本,希望以此撬动产业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认为,广东创新型金融机构众多,市场化意识很强,比如深圳是全国创投机构最集中的城市,有望在发展产业金融方面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成功路径和模式。

  在缓解“退出难”问题上,广东同样率先探索。今年9月,广东正式启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并为试点建设“1+2+3+N”试点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综合服务体系,提振投资企业信心,激活创新市场资本的流动性。

  从企业初期到成长期、成熟期,广东金融业为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自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广东省通过注册制新增创业板上市公司118家,占全国创业板注册制上市企业的29.8%,居全国第一。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77家,另有在辅导拟上市企业超过20家。港股上市公司数量稳居全国第一,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广东企业有211家,今年共有10家广东企业上市募资。

  在“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15条”指引下,广东正逐步形成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近3年以来,广东省融资租赁累计投向装备制造业超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25家头部租赁企业(租赁资产余额合计占全省的90%)在飞机、船舶、汽车、光伏、风能和储能等领域新投放近8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制约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就是部分企业技术改造滞后,跟不上数字经济带来的快速迭代加速折旧等变化要求。”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表示,融资租赁可以非常好地与产业、行业和企业升级换代进行相应的资金错配、资源错配进行优化的组合与良性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注册制改革,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健全期现联动市场体系。

  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来广东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规模保持全国前列,在A股、港股上市公司数量稳居全国第一,众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广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巨大优势,也将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