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广东启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推进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百个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覆盖全省。韶关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与南雄市人民政府结对共建。
自全省“双百行动”动员部署会后,韶关学院作为全省第一批签订共建协议的高校,正式“牵手”南雄。“牵手”数个月来,其阶段性答卷是否出彩?
当前,韶关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南雄市人民政府三方已形成组团实施方案,探索建立“1+N+M”(1个小院,N个基地或研究中心或平台或工作站,M个服务点)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新模式,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沉、服务下沉。
韶关学院明确第一批共建项目22项,“双百行动”服务队已入驻南雄工作,12个服务工作小组分别开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和改革创新等服务工作……
全校“一盘棋”
实现“小切口、大效果”
高标部署、高位推动,是韶关学院“双百行动”的最大特点。
“要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共谋乡村发展思路,共建校地合作基地,共育乡村建设人才,共树乡村振兴样板。”11月15日,在韶关学院“双百行动”工作推进会上,该校党委书记孔云龙说,学校要坚持“南雄所需,韶院所能”的原则和“突出特点、体现特色、争做标杆”的要求,用实际成效谱写校县合作和结对共建新篇章。
自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召开动员部署会、党委专题会、工作推进会,建立了专门工作机制,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人员、资金、考核、宣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11月20日,“双百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在南雄召开,高校如何和地方更紧密地沟通备受关注。“要建立点对点沟通渠道,推进合作项目加快落地见效。”南雄市委书记柯建忠称,要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力等优势,增强合作的针对性、精准性、时效性。
精准把脉才能推出实招。在工作联席会议上,一份份共建合作协议在共同见证下签约。协议期限为五年,双方将在资源、领域等方面按照“优势互补,特色突出,长短结合”的原则开展合作。
在揭牌仪式中,“双百行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基地依次揭牌亮相。“双百行动”驻南雄服务队临时党支部正式登场。这也为后续的“1+N+M”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新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既精准对接南雄所需,又充分发挥韶院所能?12月15日,南雄市水口镇开展的“双百行动”工作专题调研中给出了答案。
在沙头村,调研组走进韶关学院科技小院(南雄),详细了解服务地方团队入驻情况和开展的相关工作。“要牢固树立‘双百行动’一盘棋理念,围绕合作共建的切入点和共振区,全面落实项目清单工作任务,实现‘小切口、大效果’。”孔云龙说。
“科技小院”落户
“红军茶”产业未来可期
在南雄东部,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中,一款被当地称为“红军茶”的茶饮,正在韶院人的全力推动下,绘就一幅产业蓝图。
水口镇篛过村是南雄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当地山区藤茶资源十分丰富,村民有多年饮用的习惯。藤茶全身是宝,其嫩叶可以加工成莓茶,其根茎以及老叶又可以提取浓缩,调配成饮料。
在水口战役战斗期间,这种在山林里随处可见的藤状植物,在当年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帮了红军不少忙。南雄老百姓代代相传着“红军茶”的故事。
“要推动藤茶产品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在调研中,孔云龙强调,要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打造‘篛过’品牌”。
“在藤茶产业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团队发挥了充分的技术支撑作用。”“双百行动”驻篛过村小组长、食品学院博士肖仔君说,通过熬煮、浓缩、调配,能做出不同口味的藤茶饮料,接下来在进行加工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已邀请专家多次到水口镇开展加工厂选址的调研论证”。
韶关学院科技小院(南雄)的落地,将让“篛过”品牌建设按下加速键。
在韶关乡镇的“科技小院”里,韶院师生曾为农户、农企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解决了三华李控花错峰上市,蝴蝶兰病毒感染与幼苗烂根等产业痛点。
在“双百行动”推动下,“科技小院”成功落户南雄。11月,韶关学院同韶关市委组织部、南雄市人民政府、南雄市水口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韶关学院科技小院(南雄)。
“韶院的专家来到这里切实解决了问题。”水口镇党委副书记沈鸿明说,有了“科技小院”后,相信他们的资源整合能力会更上一层楼,“很期待未来藤茶产业从无到有”。
该“科技小院”以水口镇为中心辐射服务南雄市全域,采取专家驻地服务,围绕种植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红色资源等特色资源挖掘利用,开展系列研究、培训和服务。
目前,30多名团队专家到水口镇开展涉及水体污染、食用菌种植、食品加工、电商等方面的调研及培训,累计百余次。
平台+服务点
这些学校迎来“焕新”
在中国工农红军广东南雄陈毅元帅红军学校,一场“焕新”正在酝酿。建筑外立面不统一、绿环景观不够靓、红色文化建设不够深入……这些短板在“双百行动”的助力下,将迎来新的变化。
“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元素提取,我们将通过环境设计,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认同。”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黄振伟介绍,学校人行道将搭建风雨连廊,空坪修建《梅岭三章》文化墙,再把食堂空间扩建,“在多学院和多部门的助力下,为校园注入新的生命力”。
这场“焕新”依托于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像这样的平台当前共有5个。
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为南雄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资源挖掘与成果转化、旅游行业和旅游景区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基地,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实用技能;学校美育改革创新育人平台,打造“红色”南雄美育资源与“古色”美育资源等特色美育品牌项目;“广府珠玑”乡村文艺振兴工作站,开展地方性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及转化利用。
另一头,依托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韶关学院充分发挥师资资源优势,通过开展高端研修、专题培训、送教下乡、师范生实习等方式,为南雄中小学校(园)长、教师培育、培养、培训,持续加大支持南雄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整体素质能力提升力度。
在南雄市第三小学,室外雨声潺潺,室内掌声阵阵。
“聚‘青’合力,助力‘双减’项目正式启动!”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邓春林称,2021年,学院与韶关市浈江区花坪实验学校开展合作共建项目,组建了“山里红”课后服务志愿队送教入校。
如今,韶关学院把花坪实验学校成功的经验推广、复制到南雄市第三小学,将放学后教育“空白期”升级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可为期”。“像这样的服务点,以后将越来越多。”“双百行动”驻南雄市服务队队长郭明青说。
志愿服务队的进驻,为小学生们带来了数学课、围棋课、书法课等趣味课堂,为山区的校园注入新的活力。
在“双百行动”号召下,韶关学院正拧成一股绳,紧锣密鼓奔赴南雄这片红色热土。“要坚持‘地方所需,韶院所能’。”孔云龙说,韶关学院将持续为推动南雄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南雄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撰文:李丽群吴越叶志强